台灣都會區閱讀習慣調查報告
我們閱讀什麼,以及如何閱讀

一個月內一本書也不讀的人接近四成;六成以上的人不使用網路;使用PDA的人則只有百分之三。讀書人口中每人平均每天讀書時間是1.9小時。閱讀理由以個人興趣為最大宗,但閱讀的面向又非常集中。這些數字對照台灣每年都有暢銷數十萬冊的新書,民間登記有案的讀書會高達二千六百多個,背後到底說明一個什麼樣的閱讀社會特質?
Net and Books 編輯部

一.緣起
以1988年解嚴為分水嶺,閱讀在台灣蓬勃發展。
這有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社會邁進開放,產生新的閱讀需求
一方面政治禁忌開放,一方面經濟與財富體系急劇轉型,於是打破了舊有許多價值觀與信仰體系,產生了對新的思考,新的人生態度,新的知識的需要。

第二:大量外文作品進入台灣
著作權法修訂,台灣開始和國際出版社會正式接軌,擺脫「盜版王國」的惡名,不論在版權交易、書展活動、出版合作上,都進行得十分熱絡。大量外國書籍、作家,甚至出版企業,進入台灣。

第三:媒體變革,誕生許多本土作家
報紙、電視、廣播、期刊……新生媒體源源不絕,舊有媒體也在進行急劇的變革,增加了許多閱讀與出版報導的空間,也培養、製造了許多新誕生的作者。

第四:連鎖書店提供新的閱讀環境。
各個連鎖書店系統成立、發展,一方面給大量增加的出版品開發了通路,一方面吸引並容納大量人潮走進書店,正好扮演了溝通閱讀需求與供給的角色。於是,作者、出版者、書店業者和讀者,共同形成一個互動又參與的商業機制。
綜合以上,人口腹地不過兩千三百萬人的台灣閱讀社會,近來卻出現了一些十分令人注目的數字:每年新書出版書種達三萬種以上;每年都有暢銷數量高達數十萬冊的新書出現;民間登記有案的讀書會多達兩千六百多個。
就閱讀發展得這麼蓬勃的一個社會而言,我們有必要就其細部內容做一個更深入的分析。今天閱讀在我們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到底在閱讀什麼?為什麼在閱讀?閱讀多少?網路閱讀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PDA閱讀呢? 為了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Net and Books 與台灣閱讀協會共同主辦了一次針對台灣都會地區(台北、台中、高雄)閱讀習慣的大規模科學化調查,調查問卷的設計與分析有美國加州州立大學Fresno分校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勒范恩(Robert Levine,《時間地圖》一書作者)參與,調查由觀察家調查公司執行。
二.調查結果分析
在這次台灣都會區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幾項重要的事實,值得注意。

1.不讀書的人口,將近四成
三大都會裡,最近一個月沒有讀過一本書的人口,有37.7%。在教育如此普及,閱讀現象十分蓬勃的台灣,相當不可思議。在讀書的人口中,平均每天閱讀的時間是1.90小時,少於電視人口每天觀看電視的2.85小時。

2.六成以上的人不使用網路,PDA的使用 率只有3.5%
有63.3%的人不使用網路或沒時間使用網路。(全台灣的上網人口有640萬,佔總人口的28%。) PDA的使用與閱讀率,則只有3.5%,更是一片處女地。使用網路的人之中,每天平均上網時間是1.92小時;使用PDA的人之中,每天平均閱讀PDA的時間大約40分鐘。台灣讀者使用網路閱讀,在尊重著作權的方面,則已經有相當的共識。

3.閱讀的面向集中
書籍的閱讀,十分集中於文學、休閒、投資理財、 勵志/傳記、電腦/資訊等五大類別。諸如歷史/哲學、科普、音樂/藝術、政治/社會等其他人文及社會科學的領域,都太受冷落。

4.男女的閱讀行為差距太大
書籍閱讀的性別差異也很大。台灣男人閱讀習慣的前三名是電腦資訊、投資理財、休閒小說,實用性非常強。但台灣女人閱讀的前三名則是文學、休閒小說、醫療/心理。男女閱讀的差別,顯然代表二者在
自我期望、閱讀需求與心靈上,有相當大的差距。

5.閱讀動機主要為了興趣
在閱讀動機中,「個人興趣」佔最大比例,遠高過「工作/課業上的需要」與「流行話題」。「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的因素,則普遍不受重視。
學生階層因為「無聊/打發時間」的因素而閱讀的比例,甚至比其他職業階層更多。

閱讀的熱情有餘,方法不足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從這次的調查中做出這樣的歸納:台灣的閱讀社會,極為熱情澎湃,對知識的渴求也極為高昂,因此區區兩千三百萬人口中,僅僅六成的讀書人口就可以支撐每年三萬種新書,每年都有數十萬冊銷量的新書。
但是這種熱情所發散的方向,相對地十分單調,就一個社會的閱讀結構而言,有其單薄不足之處。這個問題之出現,與台灣整體教育制度應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與西方社會相較,台灣從兒童階段就不重視閱讀習慣與方法之培養;從國中階段開始,由於聯考制度等因素,有關青少年 (Young Adults ) 讀物就付諸闕如;進入大學之後,有關「指導閱讀」(Assigned Reading)以及使用圖書館的訓練都長期不足,俱與此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個人興趣」佔台灣閱讀社會的最大動機,熱情固然可喜,但也有令人不安之處。
因此,接下來我們面對的,就是如何引導這股熱情的課題。如果在熱情之外,我們可以在閱讀中尋找到更進一步的意義與方法,那麼我們的閱讀社會就會提昇到一個新的層次。反之,在經濟環境與個人購買力都沒有顧慮的時候,這股熱情固然可以持續燃燒,但是一旦受到外在變數影響的時候,由於沒有長期的習慣與需求支持,很容易產生降溫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