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Write A Song

文-雷光夏(音樂創作人)攝影-蔡志揚

首先,介紹一台我心目中的傳奇樂器:
Virtual Acoustic Synthesizer—Yamaha VL-1,多年前我曾在樂器行為它流連忘返--價格昂貴(至少對當時剛畢業的自己而言),雖然有鍵盤,但人們無法即刻「彈奏」它,因為它的發聲是靠一枚吹嘴(Breath MIDI Controller) --像管樂器的原理,吹氣力量的大小控制著各式音量與延展,這項特質很精巧的解決了當時合成樂器模擬吹奏樂器時總是無法自然的困境。1983年的DX7早已有相同的功能,但VL-1從各方面來說都顯的更為完備。據說它是參考美國史丹佛大學氣象研究的碎型幾何學模型,至於為何電子樂器會與氣象儀器發生關聯呢?這其中帶來了許多科幻又浪漫的想像。
數年後的1996年,樂器廠牌Korg出了一台而很可能是VL-1新一代的變形、明顯便宜許多的小琴「Prophecy」,作為Keyboard和音源提供。它擁有銀色小巧的外殼,僅能發出單一發音素的局限,意外成為一種魅力:單一觸鍵,它的變化卻可以豐富如同日本Y.M.O電子樂隊調變的頻率。
隨意試彈、自然聯想起科幻感,持續著如自體迴路的音色延展,就讓編號第一號的音色,將音樂以反地心引力浮乘起來吧。
使用的樂器媒介自然而然決定了即將傳遞的訊息。
與VL-1相比,Prophecy雖然沒有插入吹嘴的控制法,卻可以用旋扭及搖桿即時調整音色高低與頻率。它的音色讓人叫不出名字--因為這台合成樂器並不意圖模仿任何傳統樂器,它本身就足夠新穎、溫暖又疏離。
就像認識了新的好朋友、演奏家一樣,我的音樂創作想像,被新的聲響觸動而持續展開了。
那一年的夏之末,那確實是新舊世紀明顯展開交替的時間引發點。
颱風將來的前夕,黑夜城市似乎飛起的錯覺,創作音樂的工作室裡是誰不小心灑出了油畫用的松酯油……島嶼上短暫秋天將來的溼度包圍、嗅覺上則充塞植物再製品的醚味。

歌詞擴張與命運交疊

在一次午後的空襲演習時,恰好躲到二手書店,在那兒買了一本卡爾維諾的小說《宇宙連環圖》(當時的中文譯名叫做《宇宙漫畫》),從此作者知性又虛構的宇宙觀彷彿催眠了我。嘗試從小說中獲得切片,但抒情又是自發的,來自無法分清真實與虛幻的界線……那一年,網路世界才剛開始降臨不久,我和朋友每日通起E-mail、製作帶著敘述意味的私人網頁……初次使用這項後來全面入境的新媒介時,我們就不幸刻意模糊了科幻、神祕主義與真實生活記事的界限。
小說家波赫士曾說:「現實隨時渴望退讓!」似乎一點不假。
現在我就回顧一下寫作歌曲的經過—從動機到編曲的全部折騰。
回到卡爾維諾那部《宇宙連環圖》中,假設數億年前月球仍固定週期靠近地球、人們甚至可以跳上去採月乳的故事很可能是真的,它只是一段被隱匿的歷史;在歌詞中我盡情想像人類文明重創後,廢棄高樓夜晚的窗口……也可能是真的--它曾經發生過,或即將要再次發生。
這樣一幅圖景被映在腦中之時,一切開始讓人興奮不已 (但在所有假設的事件都在隨後年代真實且殘忍發生後,我們對書寫與符號運用只能更謹慎且沉默……)。(本文節錄自<How to Create A Music Trip>網路與書No14《音樂事情》Something about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