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火的故事──宇宙塑膠人

文-耿一偉

台下的群眾忽然都安靜下來,在「宇宙塑膠人」(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的伴奏下,詩人邦帝(Egon Bondy)開始朗誦起〈二十歲〉:
二十歲時,人們厭惡地想擺脫自己,
當四十歲來臨,卻只能吞下更多;
結果是六十歲,終於可以僵硬地安靜死去。
時間是1976年2月21日,地點在位布拉格南方二十公里的小鎮波揚諾維切(Bojanovice),這是「第二屆第二文化音樂節」,主辦者是「宇宙塑膠人」的經紀人,綽號「瘋子」(Magor)的伊凡.伊羅斯(Ivan M. Jirous)。來參與盛會的還包括知名的「人造物質」(Um?la Hmota)在內的九個搖滾樂團。

捷克的年輕人已經悶太久了,自從1972年政府下達「第212條禁令」之後,所有的公開演出都必須取得許可證。更荒謬的是,樂團還得通過關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考試,才能登台演出。不過上對政策,下有對策,像「第二文化音樂節」即以伊羅斯的婚禮名義申請。在開唱的一個月前,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與「瘋子」伊羅斯第一次碰頭,聽了「宇宙塑膠人」的音樂後,哈維爾相當震撼,他後來自敘:「他們的音樂是一種形而上的憂傷體驗,是一種渴望得到救贖的心情。」

哈維爾說得很抽象,但音樂卻很具體。成立於1968年9月的「宇宙塑膠人」,是「布拉格之春」的遺腹子,因為8月的蘇聯坦克才剛結束了這場自由化運動。他們團名取自前衛搖滾狂人Franz Zappa領導的「Mothers of Invention」第二張專輯《Absolutely Free》(1967)中的單曲〈Plastic People〉。

由於深受Velvet Underground、Captain Beefheart等西方樂團的影響,「宇宙塑膠人」一開始就採取了一種前衛的迷幻搖滾的姿態,團員裡還有加拿大人保羅.威爾森(Paul Wilson)。成團初期樂團經常演唱英文歌曲,甚至請威爾森將捷克歌曲翻成英文來演唱。他們也改編過十八世紀英國神祕主義詩人William Blake的詩作〈Never Seek to Tell Thy Love〉與〈Tyger〉。他們大量翻唱捷克地下詩人、中國哲學專家邦帝的作品,包括〈二十歲〉、〈雨啊,雨〉。塑膠人與詩人的合作,最後成就了1978年在法國發行的《愛岡.邦帝快樂芳心禁樂部》(Egon Bondy's Happy Hearts Club Banned)。也是透過這張專輯,在鐵幕之中的「宇宙塑膠人」才真正廣為西方人所熟知。

但好景不長,祕密警察早已盯上他們。在2月21號的那場演唱會後,警方在3月17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逮捕了包括「宇宙塑膠人」、「人造物質」、「DG 307」等樂團的團員共二十二人,並以「反社會主義與反社會」的罪名於同年9月將他們起訴。

而急公好義的哈維爾覺得這不過是一群愛唱歌的無辜自由青年,於是號召起知識界發起聲援簽名,要求政府尊重人權,這就是著名的「七七憲章運動」(Charta 77)的源起。

雖然「宇宙塑膠人」被迫轉入地下化(但部分團員後來還是另組名為「半夜」〔P?lnoc〕的新團),整個捷克社會卻因此而得到甦醒的機會。搖滾樂成為一種追求自由的象徵,塑膠人精神不死,新一波的龐克運動揭竿而起,如「黃狗」(?luty pes)(Zluty pes)、「搞飛機」(Letadlo)、「布拉格抉擇」(Prazsky vyber)等樂團,都是繼續吶喊的塑膠人;而伊羅斯的「第二文化」(druha kultura)概念,則推動哈維爾思考公民社會的政治意義,雖然「七七憲章運動」後他入獄達四年之久。

1989年「天鵝絨革命」之後,哈維爾成為捷克總統,「宇宙塑膠人」於1997年重組,威爾森成為捷克文學翻譯名家,沒有人是僵硬而安靜地苟活下去。

本文作者為戲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