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and Books第六期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如何與SARS和平共存/曾惠中(東吳大學為生物學系教授)的說明

訪問/編輯部

15. 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也都是呼吸系統的傳染病,它們和SARS之間有什麼差別?
感冒(Common Cold)有兩類。一類是細菌引起,一類是病毒引起。由病毒引起的,又有幾十種。總之,感冒會傳染,但不易流行。(不易流行的原因是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引起,基因都沒什麼變異,很容易對症下藥。)
流感(Influenza),也就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而且因為基因變異快,所以難以控制,會流行。
肺炎,有細菌引發的,也有因為流行性感冒病毒等而引發的。這些都是「典型肺炎」(Pneumonia)。另外還有一種受很特別的「披衣菌」感染而導致的肺炎,由於這種肺炎與一般細菌性肺炎不同,發病緩慢,用對一般肺炎有效的抗生素來治療無效,所以又叫「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
至於SARS,則不是典型肺炎,也不像是非典型肺炎。 SARS是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簡稱,也就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意思。從它現在只能稱為一種「症候群」來看,就知道它不同於過去的肺炎,以及非典型肺炎。

16. 既然「非典型肺炎」老早就存在,那大陸為什麼還是把SARS譯為「非典型肺炎」?

SARS從去年十一月在廣東發現,到今年二月大規模爆發,大陸一直在隱瞞。他們不願意面對這種新出現的病毒,為了淡化嚴重性,就故意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非典型肺炎」,也就是「非典」。後來沿用下來,就把SARS 稱之為「非典」。但從學理上來說,SARS就是SARS,不應該稱為「非典」。

17. 對於SARS,當務之急,我們有什麼自保之途?
病毒主要從兩處侵入人體:呼吸道,腸胃。所以,要注意:
一、保護最後的防線:口,鼻,眼。
二、由於病毒沒有自我運送的能力,所以要避免其他人的飛沫沾到某處,轉而接觸到自己的身體。(病毒藉由飛沫等降落到人體以外的地方,存活時間在幾分鐘到十五小時之間。)
三、所以要勤洗手,洗手可以除掉病毒,稀釋掉病毒。特別是:每次吃、喝東西之前都要洗手。
四、要對自己身體正常的機能有信心。所以在沒有特殊需要注意(如進入感染區或醫院)的情況下,用不著戴口罩。
五、要冷靜,懂得風險評估,不要隨便把感染風險的倍數擴大。感染機率是隨著病源或有可能傳染的來源距離越遠,機率越低,而不是越高。中間隔了距離,間接又間接的話,風險就會比較低。不要歇斯底里到連幾百公尺外開一個SARS的治療中心,都要以為自己會被傳染。

18. 就長期而言,又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一、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偏食,營養的五要素(澱粉、蛋白質、脂肪、蔬果、水)都要攝取。(烹調可能破壞掉維生素,因此每天需要再補充一顆綜合維生素丸。)至於其他一些保健藥品等等,不是那麼關鍵。
二、適量的運動。
三、規律的生活,充分的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最符合人類作息需要的。沒有不良嗜好。這樣內分泌就不會破壞,免疫系統可以維持最佳狀態。

19. 有人說,乾淨的肺容易感染SARS,抽煙的人因為肺部本身已經有各種毒物,所以以毒攻毒,反而不容易感染SARS,您怎麼認為?
這根本說不通。
因為抽煙會傷害我們的肺部,本身就在弱化我們的免疫系統。而一個弱化的免疫系統,就長期而言絕對是更難對抗SARS的。

20. 台灣在接下來的SARS抗疫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什麼?
傳染病要對治的是傳染源。所以最重要的是傳染源的控制。這也就要看隔離政策等執行得是否確實。全世界有一套公認的檢疫、隔離、阻絕等程序,我們應該好好參考執行。
第二,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而公共衛生,講穿了還是個人衛生習慣,也就是個人衛生的基本動作,而不是強調什麼特異作用。


21. 這次台灣社會在面對SARS的時候,表現的態度如何?
台灣的醫藥研究與發展,即使不是全世界頂尖的,也是很前面的。基礎醫學的研究也很紮實。
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的國民教育普及,整體社會的教育水準也很高。但是看這次台灣社會的反應,相當不夠理性,甚至可說是歇斯底里。我注意到:這次大家對SARS的認知是,對所有正面發展、有利的消息,都很嚴苛地挑剔而不樂意接受;但是對負面以及不利的消息,則非常容易不加判別而深信。不過是一種病毒,大家卻緊張得無限上綱,連外星人傳來的這種說法都講得出來。
我們社會的理智為什麼會這麼差,大家的認知和教育水準為什麼不成比例,或者說認知和行為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很想不通,值得我們共同思索。

22. 對於細菌和病毒,我們還應該有哪些認識呢?
由於細菌、病毒等會使我們生病、死亡,所以隨著科學與醫藥的進步,有人主張等我們發明了這個發明了那個,可以撲殺所有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給人類一個乾淨、不生病的環境。這種說法和想法都是不對的。
微生物只是太小,我們肉眼難以覺察,但牠們還是生物。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應該各有各的地盤和保持平衡。我們不能因為毒蛇或某些兇惡的動物會致人於死,就極盡所能地想把牠們滅種,對待微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這麼說,想要思考包括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問題,就要把人回歸為一種生物來思考。有些微生物對我們有益,有些有害,但我們必須學習和牠們共存。
今天在一個講求政治、經濟等發展的全球社會裡,我們都沒考慮到這些微生物。即使今天有人在講環保,注意的還是大型的生物,還是沒看到微生物。環境、人類、微生物是個三角關係,這個三角關係你可以說是三角形的互動,此消彼長,互相牽制,也可以說是環境是一個大圓,把人類和微生物兩個小圓包在裡面。但是不管怎麼看,都最好維持動態的平衡。

1|2

別冊
  傳染病和近代中國
  如何與SARS和平共存
  SARS的深層思維
  如果六年後可以不必再為一個問題而困惑
討論區
推薦網站
本期目錄
網上訂購
其他主題書
 
Copyright 2001, 2002, 2003 Net and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