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文章
 中學的「我考故我在」
 社會化閱讀的好處與壞處
 小說是三十萬字寫三十字
 圖像與漫畫的作用
 如何使用書店
 諸葛亮、陶淵明、朱熹、蘇東坡, 是怎麼讀書的?
 第一條路或第一桶金

圖像與漫畫的作用
有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閱讀文字而是圖像閱讀,因為「你把它描寫得越細緻,就會把聽者的思想搞得越糊塗」。達文西說。

有一次,一位漫畫家跟我感嘆:他們畫漫畫的多麼辛苦啊,要畫一個戰爭場面,一筆一筆地刻劃。畫人物,畫戰馬,畫塵土飛揚,畫了老半天,不如寫文字的人,用「千軍萬馬」四個字就解決了。 他說的,是文字的拿手之處。

但是,文字也有不足處。如果光靠文字,下面這段描述多複雜:

「先看右邊的一個,有兩根粗管子連在上面,一根是腔靜脈,這是主要的貯血器,好像樹幹,體內其他靜脈都是它的分支;另一根是動靜脈,這個名字取的不好,因為他實際上是一根動脈,以心臟為出發點,然後形成許多分支,佈滿兩肺。再看左邊一個心腔,也同樣有兩根管子連著,跟上面說的兩根同樣粗,或者更粗,一根是靜動脈,這個名字也取的不好,因為它只是一根靜脈,來自兩肺,在肺裡有許多分支,跟動靜脈的分支交織在一起,又跟氣管的分支交織在一起,空氣是通過氣管吸進來的;另外一根管子是大動脈,從心臟通出去,把分支通到全身各處。」笛卡兒在《談談方法》中有一個部份談心臟,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對於這一點,做了大量筆記,筆記裡喜歡圖文並茂的達文西,說的是對的:「想用文字把這顆心臟描述得清楚,除非花上整本書的篇幅,否則怎麼可能?」 所以,達文西認為,要理解人體的結構,最好的方法不是閱讀文字而是圖像閱讀,因為「你把它描寫得越細緻,就會把聽者的思想搞得越糊塗」。 達文西說的,是圖像的拿手之處。
對於不論是個人還是人類來說,圖像都是早於文字而為人上手也拿手的。但是很有趣的,最起碼從我們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後,圖像的訓練與教育,就開始與文字分家,並且,開始低於文字。 我喜歡小時候畫地圖課,用色彩筆畫一個個中國的省份,那些省份的形狀就從此留在腦海裡了。那大概可以說是學校教育裡讓我記得文字與圖像可以並行的唯一記憶。

圖像閱讀裡最大的污名化,當然是漫畫。
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讀漫畫是不好的行為。是要被懲罰的行為。漫畫就是圖像閱讀裡極重要的一環。 即使在科學研究證實了左腦與右腦的功能,分別與文字及圖像閱讀有關之後,仍然拋不開這個成見。

要我談自己的圖像閱讀經驗,立即的反應總是一幅畫,有一套書。
一幅畫,是南宋馬遠的《踏歌圖》。
在那畫面上看不出是否向晚的暮靄中,圖的右下角有四個醉態可拘的人。我最喜歡最右邊那人的步態,帽子歪在那兒,你幾乎可以聽得到他打的酒嗝。中國詩詞裡那麼多田舍之樂的詩,似乎都歸納到這一幅畫裡了。
一套書,是《帶子狼》。
《帶子狼》的精彩,我在前面介紹甜食閱讀的時候,已經說過了。但這裡特別想就其圖像產生的效果再說兩句。
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你想了解有關日本歷史文化裡的許多器物與場面,正是圖像毫不拖泥帶水的幾筆一勾,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小池一夫編劇所描繪的武打場面固然精彩,但是小島剛夕的線條,真正讓水鷗流的拜一刀活了過來!
一套漫畫書,就能讓你對人生,對歷史,對日本文化有那麼多的體會,除了《帶子狼》,還有什麼?

因為對漫畫的喜愛,我自己也參與過漫畫的製作。因為曾經很迷電視遊樂器,尤其愛打「超級馬利」,所以就用了「馬利」的筆名來當編劇,和鄭問合作過《阿鼻劍》。

在那個過程裡,對文字和圖像的不同作用,也就特別心有所感。短短的幾行文字,經過漫畫家的手筆演繹出來,大有不同的樂趣。《阿鼻劍》出版十多年來,能一直在武俠漫畫中佔有一席之地,也即將由劉偉強拍攝成電影,沒有鄭問的圖像魅力,是不可能的。
鄭問畫《阿鼻劍》第二輯的時候,有次我去北京出差。在還沒使用email 的1990年代初,旅途中忙著趕寫劇本,又要忙著趕去發傳真的匆忙感受,今天都仍在心頭。
我們一直約著要合作《阿鼻劍》第三輯,但一直沒能實現。這裡摘了第二輯裡一篇劍痴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既是作者之一,又是讀者的心情。

能夠沒忽視圖像閱讀的人,是幸運的。
有福的。


阿鼻劍 (時報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