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文章
 中學的「我考故我在」
 社會化閱讀的好處與壞處
 小說是三十萬字寫三十字
 圖像與漫畫的作用
 如何使用書店
 諸葛亮、陶淵明、朱熹、蘇東坡, 是怎麼讀書的?
 第一條路或第一桶金

諸葛亮、陶淵明、朱熹、蘇東坡,是怎麼讀書的?
我不相信這些人真的是各自只有一種讀書風格。

網路上,看到有人在很熱鬧地討論歷史上三位名人的讀書風格,比較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諸葛亮的「觀其大略」,以及朱熹的「熟讀精思」。
說陶淵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說諸葛亮「觀其大略」,典出「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穎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三國志.諸葛亮傳》)
說朱熹「熟讀精思」,典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朱子讀書法》張洪)


中國古金有哪些人怎麼談閱讀之道的,這是我的案頭書之一。

(作者:王雲五 / 台灣商務印書館)


我不認為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因為我不相信這三個人真的是各自只有一種讀書風格。
因為,有些書就是需要「觀其大略」,有的需要「不求甚解」,有的則需要「熟讀精思」。不但如此,同一本書裡,有些地方讀來需要「觀其大略」,有些需要「不求甚解」,有些則需要「熟讀精思」。更有甚者,同一本書,可能第一遍讀來只能「觀其大略」,第二遍「不求甚解」,第三遍才能「熟讀精思」。
因此,與其說「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是這三個人不同的風格,不如說是三種不同的方法。而我相信,這三個人一定都是對這三種方法都很精嫻的。

讀書到底有什麼方法?或是說,什麼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
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只有合適的讀書方法。
懂得合適的讀書方法,有幾個好處。
第一、就是知道對待什麼樣的書,適合用什麼樣的方法。
有些書,許多甜食類的書,讀來「不求甚解」即可。
許多主食類的書,讀來「觀其大略」即可。
但是讀美食類的書,以及蔬果類的書,則需要用上「熟讀精思」。
「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是享用三種不同食物的不同方法。 讀一些需要你「熟讀精思」的書,你卻用了「不求甚解」的方法,那是糟蹋。 讀一些只需要你「不求甚解」的書,你卻用了「熟讀精思」的方法,那是浪費。

第二、可以很快地知道怎麼判斷一本書是哪種飲食。
雖然我們談了很多飲食的分類,但是如前所述,現在的飲食選擇太多了。書店裡,圖書館裡,網路上,太多閱讀選擇披著各種外衣,試圖吸引我們的目光。
不談網路,光說書店好了。以目前新書出版的速度來說,一個星期沒進你常去的那家書店,你很可能就以為自己走進了一家新的書店──新書平台區上,幾乎大部份的書種都更換了一遍。
這麼多書,你要購買,從何選擇? 如果你懂得交互使用「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這三種方法,可以節省你一些時間。
遇上一本你看來還不錯的書,先是隨意翻閱一下,這就是「不求甚解」。 然後,把書的封面、封底、作者介紹、作者前言、目錄,從這幾個部份對這本書「觀其大略」。
再來,挑一個和全書精神最呼應,也是目錄或前言裡作者最看重的段落,仔細地「熟讀精思」個三五分鐘。
這三個步驟下來,應該足以讓你判斷讓這本書就此留在平台上,還是你需要把它帶回家了。(請參閱第78頁〈不值得付出那麼多時間的書〉一文 )
第三、買回家,或借回家的書,知道如何享用它的精髓。 有的書,你就坐進沙發,打開立燈,「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地讀完吧。
有的書要「觀其大略」,做些筆記,放到書架上待日後查閱。
有的書,部份「觀其大略」,部份要「熟讀精思」。
有的書,則要全書「熟讀精思」。一遍二遍三遍地讀。
許多思想深邃的經典,都有這個特色。由於涵蓋的方面既深且廣,所以不一遍二遍三遍地熟讀精思,是等於最大的浪費。

網路上沒有和這三個人並陳,事實上應該列在一起的,還有一位先生,就是蘇東坡,他的讀書法也是超厲害的。
有人問蘇東坡,說他那麼博學,一般人學不學得來。蘇東坡說,可以啊。他少年時候讀書,很多書都是讀好幾遍。像他讀《漢書》,就是如此一遍又一遍。第一遍他讀《漢書》,專門只讀和治理之道有關的所有內容,第二遍專門研讀其中的人物,第三遍官制,第四遍兵法,第五遍貨財。如此,每讀一遍,專門針對一個主題全面搜羅,對其他主題則視若無睹,就可以讀通這個主題。多讀個幾遍下來,就可以每個主題都很精通了。最後,他說了一句,「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這樣的功夫學成了之後,可以八面作戰也從容自如,和那些只是隨意說說愛讀書的人比起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簡直是天下無敵的架勢了。
蘇東坡的方法,不是拿來讀八卦雜誌的。這種閱讀方法,第一,拿來讀一般人覺得複雜又深奧,看來頭都昏了的書,是最好用的;第二,拿來當主題閱讀上使用,也是最好用的。(請參閱202頁〈主題閱讀沒那麼深奧〉)
蘇東坡的方法,可以稱之為「八面受敵」。「八面受敵」是一種多層次的閱讀。「八面受敵」的方法中,一定包含了另外幾種方法的同時使用。


這本書收集了中外許多人談讀書的文章。給了我很多的參考。

(編者:<<博覽群書>>雜誌 / 九州出版社)


讀書讀書,我們從小就聽慣了要「用功讀書」。
「用功讀書」的說法真沒有錯,錯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下,太多人把「用功」解釋為「用力」。
用力讀書,教科書上根本不值得去記的一些瑣碎資料,也成了擔心成為題庫的可能,於是用力筆而記之,背而誦之。
我們從很早就被破壞了閱讀應該「不求甚解」、「觀其大略」、「熟讀精思」、「八方受敵」,四者交互使用的認識。
「用功讀書」,其實應該明白的是對待不同的書,應該用什麼樣不同的「功夫」──要知道所謂諸葛亮、陶淵明、朱熹、蘇東坡的四套功夫,可以如何交叉運用。

不懂得用不同的功夫來讀不同的書,而只知道用力讀書,就是死讀書。 死讀書,就是把大腦的CPU當硬碟來用。CPU被浪費了不說,要使用起其他硬碟的時候也無從使用起。